先截取了一段我四十岁给自己写下的自传。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蜀人廷伟,少为纨绔子弟,极好繁华,好鲜衣,好美食,好华灯,好梨园,好鼓吹,兼以诗书,劳碌半生,皆成梦幻。今已四十不惑,渐感痴呆,每每寻物不见,惶恐不安。回首昔日,恍如隔世。读《道德经》《楞严经》,问道,听佛语,闻基督,终日彷徨迷惘。今独望冷明,蓦然回首,烟云四散,惟吾独存矣。儿时,早无少年嬉戏,终日寒窗,只为跃出龙门,及年少,始从《阴符经》,方初窥世间万物,略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彷徨,而啃《周易》,艰涩玄冥,资质愚钝,不得要领,每每及物事重现,方恍然,如若梦中所见,初学陈抟,习卧睡仙法,不窥门径;修琴棋,摩《玄秘塔碑》,学山野村夫垂纶,瓜田问道,终未闻,道为何物。
于是学曹公,每日杜康,不醉,不归。然而,身体受不了,头痛欲裂。转而学习孔子的中庸, 中不偏,庸不易。学习他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渐渐懂得, 每个人没有情绪是不可能的,但要将情绪控制在一个度里。
然后学习墨子的非攻。非攻的内涵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对防御战,墨子是支持的。他自己就曾经带人参加过好几次帮人守城的战争。他的主题思想是兼爱,大到国家之间相爱相利,小到人与人之间也要相爱相利,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互怨互损将激发矛盾引发祸乱。
之后又读庄周的逍遥游,向往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生活。“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在庄子看来,只有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才能摆脱一切外物之累从“有待”达“无待”,体会真正的逍遥游。
彷徨中,觉得道家和郑板桥写的“难得糊涂”,有异曲同工之妙:“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在种种的“难”面前,唯有小心从事,知进知退,不冒失,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上善若水,海纳百川,静心,明思,传承,方能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