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科研频道 >> 科研课题 >> 正文
 

市级课题
   上传时间:2016-06-02 12:02:55  点击次数:

课题编号:2015-JC-123


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策略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课题负责人: 陈 兴 明

主研人员: 牟伟 刘艳红 袁小玲 邹建 王瑜 胡廷伟

参研人员:陈涌 蒋红 郭廷兰 张玉琴 彭庆林 刘志敏

承担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铝城小学

课题指导单位: 重庆市九龙坡区进修学院

课题主管部门: 重庆市教育学会

2015 年 12 月 1 日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1.国家政策层面

国发〔2016〕1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需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这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九龙坡区政府也与2008年就印发了《重庆市九龙坡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区委区府高度重视本区留守儿童问题,责成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合作对辖区内的留守儿童关爱到人,具体到户。

2.区域保护措施

重庆市九龙坡区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牵头”的责任制度,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安全有保、亲情有护、活动有地。重点推进六项工作任务:一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二是探索驻村民警管理农村“留守儿童”机制;三是探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四是鼓励创办“农村留守儿童托管家园”;五是倡导和完善“代理家长”制;六是实施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及监护人培训。

3.学校参与发展

九龙坡铝城小学实行“留守儿童”档案和登记制度 。学校对在校的“留守儿童”进行认真的调查和登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儿童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加强学校与儿童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在实行“留守儿童”档案和登记制度的同时,实行“留守儿童”帮扶制度。 为促进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经研究,我校决定开展“大手拉小手”爱心结队活动,每一名教职工结队帮扶2-5名留守儿童。

4.教师概况

本研究团队所有团队成员均本着服务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宗旨自愿加入团队,遵守团队管理制度。团队细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团队。校内团队由全体课题组教师组成,校外团队由各班家委会成员组成。教师团队均是具有丰富教育经验,并且都是担任班主任的一线教师,校外团队均是热心家长,并且和班上留守儿童关系融洽,这样更好进行交流。团队分工明确,保证研究顺利进行。

5.留守儿童概况

本校低段留守儿童,特别是一年级的留守儿童占比比以前有明显提高,一年级有留守儿童20 名,占比 6.97%,二年级有留守儿童 15 名,占比 5.9% ,三年级有留守儿童 21 名,占比7.98% 。根据各任课教师反应,以及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普遍具有以下问题或现象:自卑、孤僻、暴躁、迷茫、自负、焦虑等。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就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进,一些地方农村劳动力为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寻求更好发展,走出家乡务工、创业,但受工作不稳定和居住、教育、照料等客观条件限制,有的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也导致部分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极端行为,遭受意外伤害甚至不法侵害。

铝城小学正处于重庆市九龙坡西部农村。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较多。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基于这种情况,我校提出了“农村小学低年级心理疏导策略的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小康社会的建设,有利于解决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目前,国务院2016【13】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因此心理疏导策略的研究,就是深入贯彻了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依法保护,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加大关爱保护力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2.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开展,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深入发展,以及地域经济存在的差异,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涌向城市务工,将未成年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我校位于重庆西部农村,据我们的调查,我校留守儿童的比例较重, “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姑、姨、叔、伯及朋友家中,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类似半文盲,既无法辅导孩子学习,又重“养”不重“教”,每天只保证他们吃饱穿暖,至于思想文化教育则相应地交给了学校老师。

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曾流传着这样一首童谣:“世上只有妈妈坏,生了孩子她不带,跟着爷爷奶奶吃咸菜,根本没有父母爱,爷爷奶奶说得好,成绩不好我不怪,千万不要去学坏……”所以“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通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以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

因此,研究和解决“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这些心理疾患已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我们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3.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身心与个性发展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一旦存在心理问题,就会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产生心理障碍,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会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认真研究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寻找积极的预防和疏导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4.为本区域学校的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提供参考

本区域是农村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是一个非常繁杂和系统的工程。即要考虑适合当前实际,又要考虑学生身心的发展;即要关注学习质量,还要关注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即要遵循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严格执行,又要适应当前社会,家庭的具体情况,注重人文关怀。相信,课题组通过前期调研和实践探索,总结提炼的《农村低年级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策略》能为本区域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提供参考。

二、理论基础和依据

(一)、斯宾塞的快乐教育理论

斯宾塞是近代西方科学教育思想的倡导者.通过对孩子天性的透彻分析和妥善驾驭,他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教育理念,强调对儿童的教育应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从而揭示科学教育最本质的特征.

斯宾塞告诉我们应该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他说:“我在教育孩子的这件事上,的确得到的快乐比苦恼多得多,我一直认为快乐的方法和气氛比其他方法更有效。”斯宾塞客观地分析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快乐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为我们探索教育孩子的道路点亮了一盏明灯。斯宾塞博士告诉我们: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效果最好,我们要遵循孩子心智成长的自然规律,诱导孩子的兴趣发展,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发挥爱的积极作用,帮助孩子树立快乐的心态和学习方式。

(二)、黄希庭的时间和性格心理理论

黄希庭是西南大学教授,心理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心理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第六届专家组成员教育学组召集人,全国心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

在时间心理学方面,黄教授在中国开创了时间心理学研究,最先将模糊统计赋值、信号检察论、多因素实验应用于时间心理研究;开辟了时间隐喻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时间认知的分段综合加工模型;发现了Kappa效应的年龄特征,时间判断的通道效应,心理时间的分段性和时间维度的人格特征。

在人格心理学方面,黄教授将模糊聚类分析法、模糊偏序关系矩阵排列法、多特质多方法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法因素分析等应用于人格研究;最先把价值观引入心理学教材;把价值观划分为十大类,即人生价值观、政治价值观、道德价值观、人际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宗教价值观、自我价值观、婚恋价值观和幸福价值观,对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进行实证研究并根据其特点提出许多合理的教育建议;开创了对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心理学研究;对儿童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教育做过深入的研究。

(三)、杜威教育理论

杜威的教育理论概括为三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和不断的改造”。

杜威认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基本内容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心理机能的不断发展和生长的过程,教育就是起促进本能生长的作用。为什么说教育即是生活呢?杜威作了这样的解释: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生活即是发展;发展,生长,即是生活”。“没有教育即不能生活,所以我们说:教育即是生活”。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一文中指出:“全部教育都离不开经验。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他断定,一切学习都来自个体的直接经验。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小学低年级

现在国家规定六周岁上学,是以9月1日为界,也就是在当年的9月1日之前满六周岁的可以上。本课题的“小学低年级”指小学1、2、3年级,年龄在6—9岁的儿童。

(二)、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本课题研究“小学低年级农村留守儿童”是指以铝城小学留守儿童为范本的重庆市九龙坡西部农村,年级在小学1-3年级,年龄在6—9岁之间的留守儿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三)、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心理疏导

所谓疏导,即“疏通”和“引导”。“疏通”原指医患之间通过信息收集和信息反馈,有序地把病人心理阻塞症结、心灵深处的隐情等充分表达出来,实现从消极到积极,从逃避到面对的心理转化过程。所谓“引导“是指在系统了解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症结,循循善诱,把各种不正确的认知以及病理心理导向科学,正确、健康的转化过程。本课题“ 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就是把留守儿童心理存在“自卑、孤独、、敏感、嫉妒、”等心理症结,转化到自信,坚强,乐观,活泼的健康正确的心理状况上来。

(四)、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方法,指可以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本课题的“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策略”就是指教师针对每个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障碍,结合本校特点,运用“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心理疏导策略,吸取国内外各学科中有价值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的疏通和引导,形成具有铝城小学特色的“快乐”疏导系统的方式方法。

四、同类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外现状述评

90年代,美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针对个别有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生,后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全体学生身上,通过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Evans, S.W., Axelrod, J.L., Sapia, J.L.Effective school-based mental health interventions: Advancing the social skills training paradigm. 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00, 70(5), pp.191-194世界上最大的研究心理健康的科研机构──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的研究范围很广泛,规模也很庞大。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的“学校、家庭及社区合作研究中心”(Center on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1996年,该中心在联邦教育部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支持下创建了“全国合作学校关系网”(National Network of Partnership Schools),旨在指导学校、学区和各州教育领导者加强与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合作,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二)、国内现状述评

1.霍城镇中心小学《农村留守儿童特别关爱的策略研究》

2004年东宝区仙居中心小学进行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并提出策略:A尊重学生 细心关爱。在教育实践中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的自尊心。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每一个进步;要解决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给留守学生过生日;多提问,多让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等,引导他们走出自卑、自闭和孤独的阴影。B目标导航 循循善诱。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要调动留守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内驱力,要掌握教育留守学生的“度”,是努力培养留守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C真情包容 积极疏导。以满腔热情平等地对待留守学生,这是采用疏导手段的前提。多方启发留守学生的自觉性,调动他们的主体积极性,这是疏导的基础。做到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这是疏导的核心。教师还要做到因势利导、促进转化,这是疏导的目的。D细心策划 持之以恒。教师一定要相信留守学生,放手让他们多参加活动;要在活动设计、策划上求变,顺应他们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在活动和实践中增强自信心。及时总结评比,不断反思,不断完善,持之以恒。

2.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上河镇中心小学《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策略》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上河镇中心小学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策略》。A社会支持在农村,各乡、村级政府部门可以定期进学校,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生活情况,妇联、团委等部门组织一些关爱活动,给予学校经济上的支持,给予孩子们生活学习上的关爱,来弥补他们感情上的缺失。B家庭重视。学校要利用家长会,引导监护人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正确教育孩子。C学校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培训,学习、了解儿童心理规律,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状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资料。办好农村家长学校,引导家长改变陈旧的教育方式。要定期组织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对一些行为表现特殊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发现问题学生,不能讽刺挖苦,老师要结合家庭情况综合分析原因。重视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外出打工的目的,理解父母的辛酸,尊重老年人。加强法制教育。班主任对学生宣传比较多的是《小学生日常规范》和学校的各向规定D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各班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思品课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

教育,使其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得到及时矫正。同时,学校还要聘请校外专业心理辅导人员来校,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平时的表现,进行心理疏导,使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能力。

3.江苏省泗洪县城头中心小学形成《小学生依赖心理疏导策略的个案研究报告》

现在有部分小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都过分依赖别人,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学习都将造成不利影响。我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找出造成孩子形成依赖心理的原因并归纳出个体疏导的有效策略

4.教育家徐光兴出版《学生心理辅导咨询案例集》

本书将所有的案例分为与学生心理教育的现实紧密相关的三个专辑:1.对学生的精神创伤、暴力、自杀、噩梦等心理危机进行紧急干预的方法;2.学生身心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心路历程;3.对自闭症、情绪障碍以及学生的强迫症和抑郁症等进行矫治的心理学技术和策略。

5.教育家唐洪波编写《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

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蓬勃开展的同时,高等学校也从原来单纯面向问题学生的心理咨询模式转向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国家教育部多次颁发文件,反复强调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准备性。许多高校开设了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并通过心理成长小组、拓展训练、朋辈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卫生知识宣传及心理健康月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书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详细的描述,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出中肯的分析,然后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并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疏导的过程与要求。这些内容对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初入道者无疑具有较大参考和借鉴价值。

6.北京大学1998年出版《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本书全面系统阐述了塑造儿童良好行为、矫正儿童不良行为的原理与策略,并引用大量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及家庭与学校教育中生动实例,来说明正确或错误用法。内容丰富实用,结构新颖严谨,论述深入浅出,语言幽默流畅,是一本雅俗共赏的好书。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者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现状,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犀利健康状况的建议,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目前这方面研究较多,但是主要集中在理论的探究。如政府、学校、家庭及社会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教育。高校把关爱留守儿童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心理专家也有对留守儿童进行团队心理辅导,但是从专业角度以及儿童年龄特点对低龄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疏导的具体策略研究却较少。

五、本课题研究的创新

由于国情状况,留守儿童已经属于国家社会一个重要难题。本课题研究对象特定为农村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研究的内容特定为心理疏导策略。由于年龄特征,这时候的儿童正是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特需要方面关爱和研究,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所以本课题的提出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研究人员都是教育教学一线教师,虽然比不上专业心理辅导专家,但是每个研究人员都具有丰富的和孩子相处的经验,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我校正处于西部农村,每天都是直接面对留守儿童。每个研究教师所在的班级都有或多或少的留守儿童。孩子的每一点变化,都是能观察到的,都是能及时引导解决的。所以我们这个课题的定位是根据我校实际,根据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具体情况提出的,很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一)、创新设想

斯宾塞告诉我们应该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根据学校“向快乐出发”的理念,培养健康,快乐,阳光的学生需要,构建留守儿童“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心理疏导策略体系,形成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校本教材,创建快乐心理咨询室。

(二)、研究假设

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查阅,理清指导思想,帮助留守儿童,让他们学会交往,锻炼意志,激发他们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增强孩子对生活、学习的自信心。研究结束后仍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六、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改变低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的有效途径,构建“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心理疏导策略体系。

2、通过的研究,制定并完善心理疏导策略的体系呈现方式。

3、通过研究,创建心理疏导咨询室,编辑心理疏导校本教材,为区域内留守儿童学校提供参考。

4.通过研究,提升低龄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品质,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5.通过研究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现状调研

(1)对现在铝城小学低年级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现状进行调研

(2)对培养健康快乐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策略进行调研

2.原因分析研究

(1)分析低年级留守学生发呆、厌学、贪玩等不良现象形成的原因。

(2)分析一部分留守学生良好品德、学习、生活现象形成的原因。

(3)分析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影响的若干因素。

(4)分析当前我校教师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的认识及所采用的方法。

(5)分析教师自身师德及业务水平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

(6)分析家长及监护人自身文化素养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

(7)分析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品德、学习、生活教育产生的影响。

3.个案研究

(1)对想念父母,凡事厌烦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2)对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3)通过对比以上两种留守学生进行个案分析研究。

4.构建“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心理疏导策略体系

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标准》和《中小学生行为守则》为依据,,完善测查目标,并根据学校“向快乐出发”的理念,培养健康,快乐,阳光的学生需要,构建留守儿童“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心理疏导策略体系

5.实践并完善心理疏导策略的呈现

学科呈现、学期呈现、成长袋呈现、教材呈现,快乐心理疏导策略体系呈现

6.快乐心理咨询室的创建

在国家大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今天,学校除了给留守儿童传授知识外,更应是一个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发展潜能、学习解决问题和提升人际沟通等能力的地方,学校心理咨询室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将致力于支持、配合学校、老师、家长帮助学生适应、改善及解决在学校、家庭、或成长方面的心理问题,让学生能发展潜能,尽显所长。

7.快乐心理疏导校本教材的编辑

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快乐、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于存在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发挥个人生活经历和自我调节的关键性作用

七、研究对象和范围

1.研究的对象:铝城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

2.研究范围:铝城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心理现状与疏导的策略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思路

构建图

(二)、方法

课题研究以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为主,兼用调查法、观察法、经验总结法等。根据本研究的性质及需要,我们将研究方法确定为以下三种:

1.文献法:在本研究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便是文献研究法。通过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等,检索查阅了大量关于本课题的期刊杂志、著作、学位论文等相关文献资料。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现有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现状分析整理,为整个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2.调查法:本课题为了研究的需要,分两次进行了调研。一是就目前执行的九龙坡区小学生发展性评价实施情况和建议进行了调研,二是就铝城小学“快乐学习、快乐生活”调研评价的内容进行研究。为建构评价体系和评价呈现方式的制定提供第一手资料。

 3.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留守儿童情况调查、心理辅导具体措施,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为此,本研究对留守儿童心理现状,进行了分析,着眼现代教育发展和结合学校“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特色,对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建立疏导体系,同时也期望本研究对其它学校制定留守儿童心理辅导体系时有所参考和借鉴。

九、研究计划及步骤

(一)申报立项(2015年7月-12月)

7-9月:根据课题申报文件精神,结合全区教育实际,起草课题申报材料,召开研讨会,经充分论证后形成课题评审书,上报市教科院。

10-12月:完成申报立项,同步深入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背景分析。

(二)分项实施(2016年1-12月)

1-2月:组建工作机构,成立课题组,召开主研人员工作会,讨论形成实施方案、开题报告,研制调查问卷。

3-6月:同步开展以下工作

——邀请专家召开开题会;

——进行第1次问卷调查,收集分析数据,形成调查报告;

——分专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分专题召开2次现场研讨会,收集第1、2专题中期研究成果;

——形成研究成果集基本框架并组稿。

9-12月:同步开展以下工作

——分专题继续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分专题召开研讨会,收集并撰写研究成果;

——组织成果研讨会,并修正实施方案

(三)全面推进(2017年1-12月)

1-6月:同步开展以下工作

——分专题继续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

——分专题召开现场研讨会,收集并撰写中期研究成果;

——组织1次中期成果研讨会,邀请专家指导;

——编撰研究成果,出版发行。

9-12月:同步开展以下工作

——进行第2次问卷调查,收集分析数据,形成调查报告;

——在分项试点的基础上,分专题形成专项报告和成果集,在更大范围开展实践研究;

——汇编成果集、案例集、画册等过程性资料,完稿付印;

——建立并完善制度框架,形成比较完备的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在区域内全面推广。

(四)总结提高(2018年1-6月)

4月:充分总结提炼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形成研究报告;召开专家研讨会,修改完善结题材料。

6月:申报结题,召开结题评审会。

十、预期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策略,改变低龄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提升低龄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品质,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低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使低龄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幸福.

1. 课题研究总结报告、调查分析报告。

2.课题研究论文、典型案例。

3.课题研究点滴记录

4.“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心理疏导体系

5.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校本教材

6.快乐心理咨询室

十一、课题组构成及分工

陈兴明:主持本课题研究各项工作。

牟伟:具体牵头起草基础理论和背景分析、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研究报告,完成课题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袁小玲:综合协调各项会务和事务,具体牵头起草实施方案,整理课题资料,集结成果并联系出版,完成课题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王瑜:具体牵头研制问卷并开展调查,起草调查报告、工作报告,收集整理电子资料,负责课题技术支持,完成课题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邹建:具体牵头“农村低年级留守儿童焦虑疏导策略”专题研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和成果集(基于本校),完成课题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胡廷伟:具体牵头“农村低年级留守儿童自卑和自负疏导策略”专题研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和成果集(基于本校),完成课题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刘艳红:具体牵头“农村低年级留守儿童多疑疏导策略”专题研究,形成专题研究报告和成果集(基于本校),完成课题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二、课题经费预算

经费项目

经费预算

日常运行

0.5万

学习培训

0.5万

专家咨询

1万

研究经费

0.5万

会务经费

0.25万

成果图书

0.25万

合计

3万元

参考文献

1.解占彩.农村“留守儿童”成因及对策浅析[J].经济论坛,2007,(9).

2. 杨晓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J].中国市场,2007,(2).

3. 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82-83.

4.姚芸.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及教育应对:第25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4).

5.黄雪松,刘克纾.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对策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5):9-11.

6. 迈克尔·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7. 黄希庭的《时间心理理论》和《性格心理理论》

8.约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



 匿名发布 验证码 看不清楚,换张图片
0条评论    共1页   当前第1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地理位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铝城正街55号 电话:023-65811408
Lvcheng Primary School,Jiulongpo,Chongqing 渝ICP备15013375号
  ......................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0131号

 

涉未成年人专用举报渠道
邮箱:452178957@qq.com
联系人:彭老师 13668082155